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网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反有组织犯罪法》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4

一、深刻认识《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立法背景及重大意义。

《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1年12月24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立法背景。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惩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日显。为系统总结斗争的成功经验,在法律上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保障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法治化、规范化进行,有必要制定一部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专门法律。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惩治有组织犯罪,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是立法工作应当着重关注的领域。改革开放后,为防治一些地方沉渣泛起的黑恶势力,1997年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此后,通过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等形式,补充完善了相关规定。但目前我国反有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未形成 体系,特别是缺少预防治理、工作保障方面的制度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反有组织犯罪方面的专门法律。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保障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扫黑除恶领域,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严惩影响安全感的黑恶犯罪,查处黑恶势力“保护伞”;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回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急需制定一部反有组织犯罪方面的专门法律。

立法意义。《反有组织犯罪法》是在系统总结既有防治有组织犯罪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基层执法部门和一线政法干警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汇聚多方力量、凝结多方智慧而成的。这是一次构建中国特色反有组织犯罪制度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有组织犯罪坚持打、不停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有利于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遏制有组织犯罪滋生蔓延,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重点把握《反有组织犯罪法》的主要内容

《反有组织犯罪法》共9章77条,包括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等内容。《反有组织犯罪法》确立了反有组织犯罪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等定义及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规定了预防和治理有组织犯罪的有关制度,划定了利用网络实施有组织犯罪、“软暴力”行为的性质。《反有组织犯罪法》凸显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预防性法制制度建设的指向。

《反有组织犯罪法》有六个亮点:一是为依法从严惩治黑恶犯罪,法律明确规定在案件办理方面要从严把握取保候审、不起诉等适用条件,在线索核查阶段可以对涉案财产依法采取紧急止付、临时冻结、临时扣押等措施。为预防再犯罪,法律还规定了刑满释放后的个人财产及日常活动报告制度。二是为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类型,并强调组织、领导、参加有组织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从重处罚。法律还规定了查办有组织犯罪案件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有”的行为清单,明确了底线禁区。三是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防范和惩治“村霸”的有关文件精神,防止黑恶势力向基层组织渗透,法律明确规定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换届选举中的联审机制,若联审过程中发现因实施有组织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处理。四是为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有组织犯罪侵害,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职责,并对实施有组织犯罪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明确要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即使达不到犯罪程度也要依法从重处罚。五是为铲除有组织犯罪的经济基础,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法律明确规定有证据证明犯罪期间获得的财产,高度可能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且被告人不能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可以依法予以追缴、没收。六是保障涉案单位个人权益。法律明确规定了涉案财物处置相关利害关系人的诉讼权利,还规定了对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举报人等的保护措施。



0.0809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