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网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水保动态> 水保动态>

中国水利报:新增指标保障耕地红线“两手发力”治理水土流失这个“全国首单”不一般

发布时间:2024-09-14

9月4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成功交易了全国首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作为指标受让方,以207.9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滁州市定远县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的16.28亩耕地指标。

这个“全国首单”,治理了水土流失,新增了耕地指标,深化了“两山”转化,推进了“两手发力”,实现了多维度的价值转化。

改革缘起:探索水土保持投入新路径

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的安徽省滁州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需求大。

钱从哪来?

“过去水土保持工程主要依靠财政投入,没有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治理成效没有进行价值转化,引入市场机制还存在短板。”安徽省滁州市水利局局长张勇说,滁州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新增的耕地释放出更大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这份文件为我们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南针’,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张勇说。

围绕深化“两山”理念,探索水土保持“两手发力”,安徽省水利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因地制宜探索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增加耕地资源,还能拓宽坡耕地治理投入渠道的治水新模式。安徽将滁州作为试点,探索改革新路径。

试点先行:新增指标纳入耕地占补平衡

滁州市定远县是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也是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水土保持率为93.53%。同时,定远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保护耕地红线任务艰巨。改革基础好、改革动力足,定远成为滁州市试点项目的首选之地。

2023年8月,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历时80天,项目对504亩坡耕地和部分荒坡地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原本破碎凌乱的坡耕地变成一块块整齐的水平梯田,杂乱贫瘠的荒地变为绿油油的农田,废弃的采矿宕口也重新披上了绿装。

“新增耕地纳入占补平衡并不容易,国家实行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滁州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科科长张恩涛介绍,补充耕地标准参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要求坡度在15度以下、种植作物出土长苗并长势良好等,经过严格审核认定方可入库交易。

经自然资源部门认定,试点项目净新增耕地16.28亩,经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验收完成入库,并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政府购买了这些指标,用于建设用地的耕地占补平衡。

成效收益:价值转化实现多方共赢

交易数字的背后,“全国首单”探索出的多维价值转化实现模式,吸引业界广泛关注。

看保障粮食安全。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坡耕地的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1.0等,达到9.5等,新增粮食产能3.5万公斤。张恩涛表示,自然资源部门非常支持这次“试水”,项目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耕地红线,拓宽了补充耕地来源。

看推进“两手发力”。根据定远县制定的相关办法,此次交易收益中,70%将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0%奖补给项目区的乡镇用于耕地保护及实施维护,拓宽了坡耕地治理资金投入新路径。

看水保提质增效。“这个项目改变财政投入‘撒胡椒面’的做法,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工程为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财政资金的引领性。”张勇说,另外,围绕这个项目,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密切沟通协作,更突出整体性、系统性,极大提高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定远县水利局局长孙义松表示,此次交易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项目找地”向“地找项目”的转变,二是从“有项目建”向“有资金管”的转变,三是从“有地种”向“种得好”的转变,探索出“修梯田、提效能、促增收、兴产业”的“定远模式”。

小切口破题,大纵深推进。安徽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陶春姐介绍,安徽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广“定远模式”,推动多点开花、由点及面,以改革创新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作者:迟诚   中国水利报 2024年9月10日)

0.077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