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网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水保动态> 水保动态>

基于新标准导向的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途径

发布时间:2023-08-10


摘要

新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在新标准导向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助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大局,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加强项目实施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紧密结合,更好地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近年国家针对水土保持相关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标准,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出台,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姜德文明确指出,要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修订标准的新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做好项目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做到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不误。

一、新标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随着新标准的出台,对弃渣场选址和取土场设置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取消了直接影响区,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界限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需求,增加了表土保护率和渣土防护率两项指标。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等相关要求。对整体内容进行了简化,由原来的12章简化为8章,对水土保持监测定点、总体与分区措施布局、监测频次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和量化。对水土保持相关措施变更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可以说,新修订的水土保持各项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防治、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原则。要求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验收和运营单位等必须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水土保持原则。

新标准对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进一步明确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要求生产建设项目在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要对标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二是在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度表土保护率、渣土防护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度等都应该达到相应的防治标准。三是项目建设单位应针对新增水土流失做有效防控,原有的水土流失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四是在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水土资源和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其次,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进行了修订。保留了林草覆盖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四项指标,新增加了渣土防护率和表土保护率指标,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开展提出了更为完善的技术标准,有利于在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最后,新标准提出了全国水土保持以及分区的防治指标标准。提出了要根据当地条件具体设置指标值,当地条件包含当地的植被、降水,土壤、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要求在指标设置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提高了防治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新指标进一步强调了因地制宜原则,使水土保持方案编写更贴近水土保持实际,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技术标准》就要求要注重因地制宜,在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标准要更加灵活,紧贴本地生态环境实际,通过分区防治、统筹兼顾等手段,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也正式提出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总体思路,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构建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二、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

新标准的实施从水土保持角度为相关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但从目前看,在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项目水土保持评价不规范,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不到位,水土流失分析预测不精准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开展,也影响了新标准的具体落地,更不利于项目建设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项目水土保持评价问题

在新标准实施过程中项目水土保持评价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一是部分建设项目方案在水土保持评价方面只关注了弃渣场选址、占地面积、土石方平衡等相关内容,对于水土保持其他方面关注度不高,实际编写的方案内容与水土保持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水土保持评价结论存在一定的偏颇性和盲目性。例如,在工程项目可研究报告设计中,方案中四条支沟汇合处作为弃渣场选址,根据报告显示,选址的地方为荒地。但实地走访却发现废渣场选址所在区域为耕地,且耕地已经耕种,并且地下有两条光缆线路,这一方案如果实施,必然会引起纠纷,甚至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后期项目实施也会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水土保持敏感区域勘探缺少精准度。在项目主体工程选址建设方案设计方面缺少勘探要求,工程具体施工位置精准度不够,在水土保持评价分析方面相关文件缺失等等。三是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经常存在主体设计介绍比较详细,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却非常粗略,评价结果难以令人信服。评价结论粗线条、表面化、宏观化,对后期工程施工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二)、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问题

从水土保持监测角度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在施工前期准备多用测钎法进行监测,这一方法相对传统,获得的数值精准度较低,容易造成监测误差,影响后期施工。同时在监测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较少,特别是在卫星图像和无人机方面还缺少专业人才。二是监测人员在监测设备准备和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程序,经常出现缺项漏项,导致监测数据并不全面,监测报告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由于资料收集不全面,所做出的监测报告缺乏真实性。三是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灾害相关监测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数据不详细。从水土保持管理角度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不同区域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足,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正确认知,相应地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过程中并没有参考新出台的技术标准,导致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出现偏差。二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施工、监督、验收等相关环节管理措施不到位,相应制度机制缺少可操作性,以至于工作人员在水土保持方案制定以及后续施工、监督方面落实不到位。

(三)、水土流失分析预测问题

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就是要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依据和指导。但目前在水土流失分析预测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探工作落实不到位、不细致,施工人员对项目建设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强度、类型、土壤侵蚀等相关数据收集不全面。同时对施工区内的水土保持情况缺少科学规划,在相关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偷懒”现象,数据采集不全面。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料来历不明,相关数据真实性有待商榷。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缺少先进信息技术支持。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水土保持方案支持对水土流失情况缺少精准预测,水土流失技术防治水平偏低,难以对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防治。三是技术人员在土壤流失量预测过程中数据不准确。对于建筑占地面积、水体面积以及硬化面积数据掌握得不够精准。在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过程中缺少水土流失危害相关数据,相应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结论也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对照新标准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量

对照新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与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选址施工,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和保护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土保持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量。

1.明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和保护标准

为确保新标准真正落地,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质量,有必要明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和保护标准。从措施体系构建过程中,无论是参与项目施工单位,还是水土保持责任主体都应该将此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水土保持过程中如果只采用单一措施,难免会影响水土保持效果。需要针对防治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体系,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都要有具体的防治目标和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建设需求采取科学的配置防治措施,既要符合本地区自然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也要与项目工程实施的整体布局和施工计划有效衔接。特别是在后续施工和验收阶段,监理单位要主动负责,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保护现有的措施体系,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价值和作用。从水土保持保护标准层面看,要明确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和相关技术标准。要严格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要求,对项目进行调查,包含但不限于项目基本情况、施工组织、项目组成、土石方平衡、工期安排、工程投资建设主体、工程占地、拆迁安置等。在项目调查过程中,一定要形成调查小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必须确保所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够根据项目组成、施工组织、项目性质、项目类型、项目占地数据进行实地复核,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真正的与项目工程实施相契合。

2.优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新标准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作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给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足够的重视。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对涉及挖填土方总量5×104 m3以及征地面积在5 hm2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应该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于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 000 m3以上5×104 m3以下或征地面积在0.5hm2以上5 hm2以下的项目,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只有经行政部门审批之后,生产建设单位才能够进行项目实施,并同步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新情况,还需要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现实意义。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能够更好地了解建设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环境情况,更好地分析项目施工规模、方法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分析项目工程对水土保持法实施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二是要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主要包含防治水土资源流失、水土资源利用、绿化美化环境。从防止水土流失角度看,主要包含防旱保水、防止土地荒漠化。从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角度看,包含化学侵蚀、植物侵蚀、工程项目实施所造成的影响。从绿化美化环境角度看,主要涉及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内容。三是要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原则。要求在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过程中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基本方针。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分区控制。针对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要采取可行性的防治措施。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实施、同竣工验收。方案编制要做到项目建设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切实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3.科技助力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提升

新标准要求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主动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助力方式实现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体系研究。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加之容易受到项目施工影响,要想真正使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实效,就需要对项目施工具体情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和恢复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水土保持技术体系研究,形成更为全面的技术支持,为保持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助力。二是要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创新。国家在出台新标准的同时,还要为水土保持技术创新提供助力,要求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围绕水土保持创新在技术层面进行攻关,主动借助卫星图像、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水土保持涉及相关领域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为水土保持方案制定提供扎实的技术保障。三是要提高信息化监测水平。随着项目施工的不断推进,相应地质条件、生态环境、气候特点会出现新的变化,需要提高信息化监测水平,实现对项目施工地全天候监测,为水土保持相关措施制定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保护措施的精准性。

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统筹兼顾,确保水土保持工作与项目实施地同步进行。建立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做好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等重点环节,促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曹振远(1988-),男,籍贯:河南南阳,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


0.088432s